初春北京行
原發表日期:2006/03/26 於新浪部落格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到北京了, 北京總是不斷的在變化, 相較於台北這個已經高度發展的都巿, 北京變化的速度是讓人感覺得出來的...
這次到北京, 天空還是一樣感覺灰濛濛的, 天氣狀況不佳時總難能擺脫沙塵的影響, 但可能是因為2008奧運的關係, 除了城巿風貌因為新建築不斷出現而改變之外, 底層人心的變化也是感覺得到. 人們變得客氣了, 隨時都可以聽到'您好''謝謝'等問候語, 也許並非出自真心, 但國家宣傳機構無孔不入的宣傳方式, 使得人民相信這是他們必須改變的, 為了奧運. 但我發覺更底層的人心思變的想法, 也正在發酵. 這次正好碰上北京所謂的'兩會',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是那兩會, 為了方便'代表'們進城開會, 每天總會有交通管制的時間, 一管制就造成交通的癱瘓, 以前因為車少, 對大部份的人沒什麼影響. 但北京開車的人越來越多, 人們也不再那麼順從的認為把路讓給'代表'們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尤其除了代表們車隊之外的'特權車'更是許多百姓私底下抱怨不以的. 可以看得出人民開始有許多不同的想法了, 我相信這是'開放改革'帶來的不同, 但對統治階層來說, 這可能就是開放改革的'後遺症'了. 雖然電視上如火如筡的在播'兩會'的新聞, 談話性節目也不斷在探討'兩會'做出了那些決議, (這有點像十幾廿年前台灣的國民大會開會一樣), 但有天在電梯裡聽兩個年輕人的對話, 就可以知道大部份老百姓對'兩會'的看法了, 他們說, '兩會'好像做了不少決議, 每天也都看見代表們進進出出, 不過好像跟咱們沒啥相關...在和北京同事聊天的過程中, 也發現了近幾年由於台灣問題不斷的浮上枱面, 這也帶來另一層效應. 雖然在政治上對於台獨他們是?不能認同, 但是同時也對於台灣所擁有的民主相當的羡慕, 大部份的知識份子也認為民主將是必須要走的路, 對於現在一黨專政的現象也是有諸多不滿. 只是對於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來說, 先不管共產黨是否同意發展民主, 就是一般的國家, 要在十三億人口中實行民主選舉, 這恐怕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是相困難的一條道路吧.
這次因為住 的飯店離白天要去的東方廣場比較遠, 下班時間在東方廣場附近是不容易叫到計程車的, 所以只好去擠地鐵出城後再換計程車. 北京的地鐵和台北的捷運可真是天差地別, 唯一相同的就是可以免去在地面上塞車的痛苦. 雖然北京地鐵的品質對於我這個台北人來說是不敢苟同的, 但看看週遭坐地鐵的人們他們倒是一付樂在其中的樣子. 我想這就是比較的問題了, 如果他們到過台北, 東京, 或是香港坐過這些地方的地鐵後, 我相信他們對北京地鐵的品質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而這也會是進步的原動力. 就像坐過香港, 東京的計程車後, 我相信大部份的台北人對於台北的計程車品質是?對不滿意的. 即使與北京相比, 它的計程車(北京人管它叫出租車), 雖然品質比不上台北, 大部份的車子也都比較舊(這些年有不少計程車都換新了), 車廂內也相對的比較髒, 有些司機還會在有乘客的時候在車內抽煙, 但我對於它們那個可以自動列印收據(他們管那叫票)的計程器, 卻是羡慕不已. 因為到達地點後計程器會自動依表上的數據列印出收據, 付完錢只要跟司機要'票'就行了, 對於我們這種要報帳的人來說, 真是非常方便, 但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麼台北的計程車就沒法做到這一點呢?
香港國際機場應該很多人都去過, 每次在香港轉機, 都覺得蠻愉快的, 只要轉機的時間不太趕. 寬敞明亮的設計, 即使人潮擁擠的時候也不會讓人覺得空間不夠. 好像曾經聽人說過, 香港機場的設計是抄襲自中正二期航廈, 不過人家比二期航廈更早完工投入營運, 也連續幾年都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榮譽, 而我們的中正二期則比人家晚了好久才落成, 還搞了個弊案, 真是xxx. 走過幾個國際機場,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國際機場都是以公司的方式在經營, 也就是說機場基本上就是一家公司, 他們的產品就是機場的服務, 由此就可以看出別人和我們的差別了. 一家公司為了生存下去他必須在成本與所提供的產品間找到平衡點, 他也必須不斷去尋找新的產品來延續他的競爭力, 他要與其他的對手--也就是地區內其他的國際機場競爭, 他要在各個不同利益之間(政府與顧客)找到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營運方式, 並且要賺錢, 於是我們看到我們週遭的國際機場如香港, 新加坡在國際機場的排名上不斷的向前進, 這就是一個行政機購面對一家商業公司的結果. 不久有很曾經跟我說, 不能因為政府機構的效率不佳就不把賺錢的事交給政府做. 但是政府機構的效率不就是不賺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嗎?
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到北京了, 北京總是不斷的在變化, 相較於台北這個已經高度發展的都巿, 北京變化的速度是讓人感覺得出來的...
這次到北京, 天空還是一樣感覺灰濛濛的, 天氣狀況不佳時總難能擺脫沙塵的影響, 但可能是因為2008奧運的關係, 除了城巿風貌因為新建築不斷出現而改變之外, 底層人心的變化也是感覺得到. 人們變得客氣了, 隨時都可以聽到'您好''謝謝'等問候語, 也許並非出自真心, 但國家宣傳機構無孔不入的宣傳方式, 使得人民相信這是他們必須改變的, 為了奧運. 但我發覺更底層的人心思變的想法, 也正在發酵. 這次正好碰上北京所謂的'兩會', 其實我也搞不清楚是那兩會, 為了方便'代表'們進城開會, 每天總會有交通管制的時間, 一管制就造成交通的癱瘓, 以前因為車少, 對大部份的人沒什麼影響. 但北京開車的人越來越多, 人們也不再那麼順從的認為把路讓給'代表'們是天經地義的事了, 尤其除了代表們車隊之外的'特權車'更是許多百姓私底下抱怨不以的. 可以看得出人民開始有許多不同的想法了, 我相信這是'開放改革'帶來的不同, 但對統治階層來說, 這可能就是開放改革的'後遺症'了. 雖然電視上如火如筡的在播'兩會'的新聞, 談話性節目也不斷在探討'兩會'做出了那些決議, (這有點像十幾廿年前台灣的國民大會開會一樣), 但有天在電梯裡聽兩個年輕人的對話, 就可以知道大部份老百姓對'兩會'的看法了, 他們說, '兩會'好像做了不少決議, 每天也都看見代表們進進出出, 不過好像跟咱們沒啥相關...在和北京同事聊天的過程中, 也發現了近幾年由於台灣問題不斷的浮上枱面, 這也帶來另一層效應. 雖然在政治上對於台獨他們是?不能認同, 但是同時也對於台灣所擁有的民主相當的羡慕, 大部份的知識份子也認為民主將是必須要走的路, 對於現在一黨專政的現象也是有諸多不滿. 只是對於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國家來說, 先不管共產黨是否同意發展民主, 就是一般的國家, 要在十三億人口中實行民主選舉, 這恐怕對任何政府來說都是相困難的一條道路吧.
這次因為住 的飯店離白天要去的東方廣場比較遠, 下班時間在東方廣場附近是不容易叫到計程車的, 所以只好去擠地鐵出城後再換計程車. 北京的地鐵和台北的捷運可真是天差地別, 唯一相同的就是可以免去在地面上塞車的痛苦. 雖然北京地鐵的品質對於我這個台北人來說是不敢苟同的, 但看看週遭坐地鐵的人們他們倒是一付樂在其中的樣子. 我想這就是比較的問題了, 如果他們到過台北, 東京, 或是香港坐過這些地方的地鐵後, 我相信他們對北京地鐵的品質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而這也會是進步的原動力. 就像坐過香港, 東京的計程車後, 我相信大部份的台北人對於台北的計程車品質是?對不滿意的. 即使與北京相比, 它的計程車(北京人管它叫出租車), 雖然品質比不上台北, 大部份的車子也都比較舊(這些年有不少計程車都換新了), 車廂內也相對的比較髒, 有些司機還會在有乘客的時候在車內抽煙, 但我對於它們那個可以自動列印收據(他們管那叫票)的計程器, 卻是羡慕不已. 因為到達地點後計程器會自動依表上的數據列印出收據, 付完錢只要跟司機要'票'就行了, 對於我們這種要報帳的人來說, 真是非常方便, 但我就是想不通為什麼台北的計程車就沒法做到這一點呢?
香港國際機場應該很多人都去過, 每次在香港轉機, 都覺得蠻愉快的, 只要轉機的時間不太趕. 寬敞明亮的設計, 即使人潮擁擠的時候也不會讓人覺得空間不夠. 好像曾經聽人說過, 香港機場的設計是抄襲自中正二期航廈, 不過人家比二期航廈更早完工投入營運, 也連續幾年都獲得全球最佳機場的榮譽, 而我們的中正二期則比人家晚了好久才落成, 還搞了個弊案, 真是xxx. 走過幾個國際機場, 我發現幾乎所有的國際機場都是以公司的方式在經營, 也就是說機場基本上就是一家公司, 他們的產品就是機場的服務, 由此就可以看出別人和我們的差別了. 一家公司為了生存下去他必須在成本與所提供的產品間找到平衡點, 他也必須不斷去尋找新的產品來延續他的競爭力, 他要與其他的對手--也就是地區內其他的國際機場競爭, 他要在各個不同利益之間(政府與顧客)找到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營運方式, 並且要賺錢, 於是我們看到我們週遭的國際機場如香港, 新加坡在國際機場的排名上不斷的向前進, 這就是一個行政機購面對一家商業公司的結果. 不久有很曾經跟我說, 不能因為政府機構的效率不佳就不把賺錢的事交給政府做. 但是政府機構的效率不就是不賺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嗎?

留言